作者:張友漁
出版社:親子天下
出版日期:2016/05/03
印象中以前有在圖書館看過,後來上網查,原來小魯曾經出版過,但當時沒有特別注意到。由此可見,重新換嶄新的封面,有機會把被埋沒的好書再度讓大家認識,而一篇好的故事,耐得起時間久遠的考驗,反倒愈來愈能反映現代社會的情形。
故事權
書中兩大男主角之一的林正義,不甘心自己羞恥的故事,被法院中旁觀理著平頭的作家,其實是本書作者的化身搶去,所以立志騎完單車後,也要成為作家,自己把這段經過寫下,抓住故事主導權。雖然,有趣又弔詭的是,最終故事權仍然在那位理著平頭的張友漁老師手上,但故事中的角色能夠自覺出不被作者操控,暗示著每一個人都是作者,每一個人都擁有故事權。
這種模式與《悶蛋小鎮》每個人詮釋那塊璞玉是相同的。
另外,「道具」是「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」,書中的「砂石覆蓋」理論,就像《悶蛋小鎮》中的「光華號」、「悶蛋」與「摘瓜」,讓人能留下記憶點,將抽象的中心思想,轉化的更具體,也表現作者的風格,這是寫故事的一大利器。
選擇權
將主角扔入先天家庭環境的考驗,在作者其他本書,像是《西貢小子》、《我的爸爸是流氓》、《神氣牛仔》中都可參見。在情節推移中,不知不覺都沁入作者的意念,即使環境已爛成一鍋粥,主角都選擇寫自己的生活,不願活在別人的不平陰影之下。這幾本書很明顯是將某些親人置於對立層面,然而《阿國》一書所要對付的卻是犯了過錯的自己。
判斷別人是否犯錯,面對別人犯錯,自己是否要犯錯,接著怎麼面對錯誤,有時是一念之間,會讓局面風雲變色,或讓生命的路程從此轉彎。但有時選擇卻又是極其漫長的頓悟歷程,在過程中面對陰影的掙扎、矛盾、各種滋味,彷彿暗示在蘇花公路騎單車般的贖罪天路,上下坡不只是人生外部遇到的順逆,更是心中情緒起伏的多變。
我認為沒那麼容易用好的表現,就能覆蓋一切前科,它依舊是存在的,但至少激發我們往正向的路騎去,就某方面來說,也是前科帶來的效果,將來蓋棺論定,至少不會只有汙點。當然,這句話並不是要鼓勵留下前科,無論事前發生了什麼,若無法改變,至少事後的演變都會因為不同的選擇,有新的故事出現。
因此,無論是對第一線的教育者或還在求學的年輕人而言,可算一種警惕,若習慣以過去的經驗,形成公式來判斷自己或他人,會發現愈不可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