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

金庸筆下的精采段落:EQ絕頂高手

金庸筆下的精采段落:EQ絕頂高手
選自《倚天屠龍記》第廿章《與子共穴相扶將》834-838
資料來源:龍騰世紀書庫
空智尚未回答,突然一名身披大紅袈裟的高大僧人閃身而出,手中金光閃閃的長大禪杖在地下重重一頓,大聲喝道:「小子,你是哪家哪派的門下?憑你也配跟我師父說話。」
這僧人肩頭拱起,說話帶著三分氣喘,正是少林僧圓音,當年少林派上武當山興問罪之師,便是他力證張翠山打死少林弟子。張無忌其時滿腔悲憤,將這一干人的形相牢記於心,此刻一見之下,胸口熱血上衝,滿臉脹得通紅,身子也微微發抖,心中不住說道:「張無忌,張無忌!今日的大事是要調解六大門派和明教的仇怨,千萬不可為了一己私嫌,鬧得難以收拾。少林派的過節,日後再去算帳不遲。」雖然心中想得明白,但父母慘死的情狀,霎時間隨著圓音的出現而湧向眼前,不由得熱淚盈眶,幾乎難以自制。
圓音又將禪杖重重在地下一頓,喝道:「小子,你若是魔教妖孽,快快引頸就戮,否則我們出家人慈悲為懷,也不來難為於你,即速下山去罷!」他見張無忌的服飾打扮絕非明教中人,又誤以為他竭力克制悲憤乃是心中害怕,是以有這幾句說話。
張無忌道:「貴派有一位圓真大師呢?請他出來,在下有幾句話請問。」
圓音道:「圓真師兄?他怎麼還能跟你說話?你快快退開,我們沒空閒功夫跟你這野少年瞎耗。你到底是誰的門下?」他見張無忌適才一掌將名列崆峒五老的宗維俠擊得連連倒退,料想他師父不是尋常人物,這才一再盤問於他,否則此刻屠滅明教正大功告成之際,哪裡還耐煩跟這來歷不明的少年糾纏。
張無忌道:「在下既非明教中人,亦非中原哪一派的門下,這次六大門派圍攻明教,實則是受了奸人的挑撥,中間存著極大的誤會,在下雖然年少,倒也得知其中的曲折原委,斗膽要請雙方罷鬥,查明真相,誰是誰非,自可秉公判斷。」
他語聲一停,六大派中登時爆發出哈哈、呵呵、呵呵、嘩嘩、嘻嘻……各種各樣大笑之聲。數十人同聲指斥:「這小子失心瘋啦,你聽他這麼胡說八道!」「他當自己是什麼人?是武當派張真人麼?少林派空聞神僧麼?」「哈哈,哈哈」「他發夢得到了屠龍寶刀,成為武林至尊啦。」「他當咱們個個是三歲小孩兒,呵呵,我肚子笑痛了!」「六大門派死傷了這許多人,魔教欠下了海樣深的血債,嘿嘿,他想三言兩語,便將咱們都打發回去……」
峨嵋派中卻只有周芷若眉頭緊蹙,黯然不語。那日她和張無忌相認,知他便是昔日漢水舟中的少年,心中便有念舊之意,後來又見他甘受她師父三掌,仗義相救銳金旗人眾,對他更感欽佩,這時聽到這番不自量力的言語,又見眾人大肆譏笑,不自禁的心中難過。
張無忌站立當場,昂然四顧,朗聲道:「只須少林派圓真大師出來,跟在下對質幾句,他所安排下的奸謀便能大白於世。」這三句話一個字一個字的吐將出來,雖在數百人的哄笑聲中,卻是人人聽得清清楚楚。六大派眾高手心下都是一凜,登時便將對他輕視之心收起幾分,均想:「這小子年紀輕輕,內功怎地如此了得?」
圓音待眾人笑聲停歇,氣喘吁吁的道:「臭小子恁地奸猾,明知圓真師兄已不能跟你對質,便指名要他相見?你何以不叫武當派的張翠山出來對質?」
他最後一句話一出口,空智立時便喝:「圓音,說話小心!」但華山、崑崙、崆峒諸派中已有許多人大聲笑了出來。只有武當派的人眾臉有慍色,默不作聲。原來圓音一隻右眼被殷素素在西子湖畔用暗器打瞎,始終以為是張翠山下的毒手,一生耿耿於心。
張無忌聽他辱及先父,怒不可遏,大聲喝道:「張五俠的名諱是你亂說得的麼?你……你……」圓音冷笑道:「張翠山自甘下流,受魔教妖女迷惑,便遭好色之報……」
張無忌心中一再自誡:「今日主旨是要使兩下言和罷鬥,我萬萬不可出手傷人。」但一聽到這幾句話,哪裡還忍耐得住?縱身而前,左手探出,抓住圓音後腰提了起來,右手搶過他手中禪杖,橫過杖頭,便要往他頭頂擊落。圓音被他這麼一抓,有如雛雞落入鷹爪,竟無半分抵禦之力。
少林僧隊中同時搶出兩人,兩根禪杖分襲張無忌左右,那是武學中救人的高明法門,所謂「圍魏救趙」,襲敵之所不得不教,便能解除陷入危境的夥伴。搶前來救的兩僧正是圓心、圓業。張無忌左手抓著圓音,右手提著禪杖,一躍而起,雙足分點圓心、圓業手中禪杖,只聽得嘿嘿兩聲,圓心和圓業同時仰天摔倒。幸好兩僧武功均頗不凡,臨危不亂,雙手運力急挺,那兩條數十斤重的鍍金鑌鐵禪杖才沒反彈過來,打到自己身上。
眾人驚呼聲中,但見張無忌抓著圓音高大的身軀微一轉折,輕飄飄的落地。六大派中有七八個人叫了出來:「武當派的『梯雲縱』!」
張無忌自幼跟著父親及太師父、諸師伯叔,於武當派武功雖只學過一套入門功夫的三十二勢「武當長拳」,但所見所聞畢竟不少,這時練成乾坤大挪移神功,不論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都能取而為用。他對武當派的功夫耳濡目染,親炙最多,突然間不加思索的使用出來之時,自然而然的便使上了這當世輕功最著名的「梯雲縱」。俞蓮舟、張松溪等要似他這般縱起再在空中輕輕迴旋數下,原亦不難,姿式之圓熟飄逸,尤有過之,但要一手抓一個胖大和尚,一手提一根沉重禪杖,仍要這般身輕如燕,卻萬萬無法辦到。
少林諸僧見這時和他相距已七八丈遠,眼見圓音給他抓住了要穴,全不動彈,他只須挺起禪杖,立時便能將圓音打得腦漿迸裂,要在這一瞬之間及時衝上相救,決難辦到。唯一的法門是發射暗器,但張無忌只須舉起圓音的身子一擋,借刀殺人,反而害了他的性命。雖有空智、空性這等絕頂高手在側,但以變起倉卒,任誰也料不到這少年有如此的身手,竟被他攻了個措手不及。只見他咬牙切齒,滿臉仇恨之心,高高舉起了禪杖,眾少林僧有的閉了眼睛不忍再看,有的便待一擁而上為圓音報仇。
哪知張無忌舉著禪杖的手並不落下,似乎心中有什麼事難以決定,但見他臉色漸轉慈和,慢慢的將圓音放了下來。
原來在這一瞬間,他已克制了胸中的怒氣,心道:「倘若我打死打傷了六大派中任誰一人,我便成為六大派的敵人,就此不能作居間的調人。武林中這場兇殺,再也不能化解,那豈不是正好墮入成昆這奸賊的計中?不管他們如何罵我辱我、打我傷我,我定當忍耐到底,這才是真正為父母及義父復仇雪恨之道。」他想通了這節,便即放下圓音,緩緩說道:「圓音大師,你的眼睛不是張五俠打瞎的,不必如此記恨。何況張五俠已自刎身死,什麼冤仇也該化解了。大師是出家人,四大皆空,何必對舊事如此念念不忘?」
圓音死裡逃生,呆呆的瞧著張無忌,說不出話來,見他將自己禪杖遞了過來,自然而然的伸手接過,低頭退開,隱隱覺得自己這些年來滿懷怨憤,未免也有不是。
少林諸高僧、武當諸俠聽了張無忌這幾句話,都不由得暗暗點頭。

看到這一段,真的會讓人替張無忌糾結一把心,甘願為他溜下兩行清淚。因為我們知道張無忌在前半段受了很多苦,很多委屈,況且在這場光明頂之戰中,他是一顆小雞蛋,要面對六大座高牆,如果其他人沒有像他那樣的胸襟,純真的心志,是不可能「排難解紛當六強」的。
張無忌和這兩大陣營的人都有最深切的關係,在這一幕之前,兩派的人也都已累積了太多恩怨,終於爆發成武林中的戰禍。在這種狀態下,不管是哪一位武林賢達,都不大可能阻止衝突,憑什麼張無忌這種未出茅蘆的咖小,竟然可以達成呢?
要力壓眾人,靠的還是武力,能夠聽你一句話就罷休,除非是公認的前輩名宿,否則還是要拳腳見真章。為此作者安排九陽神功在前,乾坤大挪移在後,因此讀者在開打之前,都已經有把握張無忌絕對不會輸,他這個時候已經是一流高手了。
打架的爽感是不可或缺的,我們都希望張無忌能好好痛扁那些六大派中,所謂「名門正派」的偽善小人,替所有人出一口惡氣。但事實上我們看到這場光明頂大戰,比的不是武學IQ,而是EQ,這比練絕頂武功還要難十倍。如果只有以武服人,沒有釐清盤根錯節的誤會,是不可能解決兩方積怨已久的恨意。所以張無忌很累,必須一邊打架,一邊用不同的方式來對付每一派,直到大家心服口服。
這就是金庸文學中的特色,他的武學和對決場面,最後是服膺在意念底下。愈有頭腦的人,才真正能進入絕頂高手中。在這段文字中,張無忌大俠為我們示範,當一個遭遇別人最刻薄的羞辱時,當一個人面對害慘你的兇手時,怎麼完成最不可思議的轉念,去原諒與和解。
恐怕不是每個人都達到的,就算是其他大俠也是,像是郭靖善惡分明,楊過偏激堅持,很難做到張無忌的圓融。
這段剛好在整本小說的正中間,第廿回的結尾,第二本的最後幾頁,不啻是整本小說情節的分水嶺。而在光明頂大戰中,我認為也是這一段是最關鍵的,當他「這一瞬間,他已克制了胸中的怒氣」,後面就都沒問題了,張無忌已經贏了。你看他最後對圓音說的話,是不是有武林高手的氣勢和格局?他在這一瞬間的內在領悟和外在表現,抓住少林諸高僧、武當諸俠的心,「不由得暗暗點頭」,大家雖還不知道張無忌的底細,但已經先有好的印象。有這樣的印象,等於後面產生可談判的空間,於是以小搏大的劇情邏輯才會合理。
再說一次,我覺得這一段是整部倚天屠龍記最核心的橋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