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綠葉蟬的魔法》(食育繪本)
不僅如此,很多繪本的寫作方式並不主要在故事本身敘事的手法,情節的醞釀,而是藉由故事引導出想告訴大家的特殊知識,這種應該算「文學性的知識」,不只是孩童,高年級以上青少年,大人都適合看。
《小美的食物銀行》(食育繪本)
這是另外一本食育繪本,不禁聯想到古代范仲淹設立的「義倉」,我很敬佩這些有勇氣發起運動,並且真正身體力行影響周遭人物一同實踐,造福社會中各種弱勢的人民。
但在美好理想的背後,也可以順便思考一些潛在的問題,像是:
1.發起者有沒有可能遭到他人的反對,遇到這種狀況如何因應?
2.這些募集的食物該如何分配?
3.會不造成有人好吃懶做,或者遇到冒領時如何因應?
許多事物剛開始都相當正向,但隨著運動的壯大,組織的擴張漸漸就會變得不單純,我想較大的孩子在閱讀時,若探討可能的威脅,會增加閱讀的深度,這又再度證明繪本是不限年齡的。
《這是一本有顏色的書》
這是一本為盲人設計的點字書,對於不認識點字法則的一般讀者,可以試著閉上眼睛,觸摸插圖突出的紋理。
這種感受歷程分為兩種層次,首先,在觸摸圖案時,摸出完整的形狀,達到明白內容的目標。第二層則需要靠想像力,在黑暗中摸索時,假設眼前有一張五彩繽紛的世界,也就是透過觸覺去發揮視覺的共感。
想像的愈仔細,就愈能同理盲人的視野,並體會到為何本書可看見的部分是全黑畫面,書名卻說是有顏色的書。
大部分的閱讀都是靠視覺,或是一部分的聽覺有聲書。而這是一本罕見的觸覺書,不知道未來科技是否會出現嗅覺或味覺?
《比一比,誰最大》
這本繪本不到三分鐘就能看完了,但結尾答案的深奧恐怕不會那麼快就能體會。
動物們依序遞進探討「誰最大」的問題時,即可進行預測,去猜接下來會去問誰?在這過程中,我們可以操作科學層次中的體型比大小,但直到問到最大的動物時,停下來讓所有讀者想一下,就會發現有很多開放性的答案。在科學邏輯中,不會有比藍鯨與大象更大的動物,因此這個問題進入了哲學層次。
反過來,大家會不會很想「比一比,誰最小」?
《好朋友,對不起》
朋友之間的誤會冷戰,就像呼吸吃飯一樣,常見又自然,因此和解就成了巧妙又困難的藝術。這本繪本將篇幅集中在雙方想和解卻又糾結的過程,明明有很多機會,但要跨出那一步說聲道歉卻是難如登天,這必定道出了無數學生的真實經歷。
真期望看過這一本繪本的讀者,都能找到心結解開的秘訣而重歸舊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