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苗栗縣文狀元作文賽:小學組選書簡短心得
《龍的矮桌》
一開始看《龍的矮桌》有點覺得沉悶,不過三分之一以後就漸漸精采了(很多故事一開始都在鋪陳,所以一開始看不下去的時候,可能先不要急著放棄,看了三四十頁再說)。一個小時候讀到超過一半後,整個故事的「溫馨式熱血」就立刻爆炸出來!(看完整本後,因為實在太感動了,消耗很多體力,所以又再去煮消夜來吃)
我竊以為不像書封底與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相媲美,而比較像《班上來了一隻貓》:一個場景在學校,一個則在家庭,每個人物都對戰自己遇到的瓶頸來;能夠完成本來無法完成的事,就是「平凡的大冒險」。
《守護寶地大作戰》
《守護寶地大作戰》主要談的是環境保護,但我向來對這種議題無感,所以要我在感想中大談這方面的道理,實在是很違心;正因如此,就會佩服故事中的那些主角,願意為他們土地不被徵收而如此用心奮戰。
在文中我比較欣賞的部分是寶弟的家庭環境,以及他與女主角曉潔的互動關係;加上時時穿插動植物知識,讓內容的元素變得更明確與立體(如果要列為年度必讀好書一點都不意外)。因為文狀元有些書可能比較艱深,所以這二十本中,我會建議從這本或《我是白痴》開始入手,書中有注音,加上內容淺顯輕鬆,使得中年級的同學也可以試讀。
《出走》
《出走》與《龍的矮桌》相交集的因子,都是父親與祖父理念不同而產生齟齬;無獨有偶,這本故事又與《守護寶地大作戰》很類似的地方,都談到守護家鄉原有的特色,不讓它消失。
書中的爸爸出走,叔叔留下;男同學游立達也一心一意要到大城市念高中,女主角楊文萱受到叔叔與同學影響,從家鄉改造中重新認識它的美好──這四個角色形成了兩組互相對照的心境。書中最後一頁的和解讓我覺到餘韻無窮:雖然即將「出走」成為無可避免的事實,但在內心「回歸」認同家鄉、熱愛土地的基礎下,這樣的「出走」會有上行詩的高昂音調,不會有無奈離愁的糾結。
《鄭和下西洋》
歷史若能假設也是一種思辨,就像閱讀後自行仿作與作者不同的結局。如果鄭和下西洋影響中國人後來重視航海業,近代中國史會不會改寫成為霸主反過來殖民其他地區,而非受列強侵略的局面?不過我認為有些根本不須假設,就像這題注定不成立,即使當時受拜訪的番國把鄭和當作「航海王」,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船隊的鄭和本人,卻無意抱著稱霸的野心來經營海上事業;中國民族性格素來以天朝自居,滿足於本土應有盡有的中心思想,不可能對其他世界有探索的興趣。從鄭和外交上的態度就可以反映,即使是藩屬國,也以道統維持鬆散的聯繫,不同於西歐帝國主義的強制殖民。
我想這次文狀元會選這一本,可能是希望名單中至少涵蓋一本古典小說,而且是大家較陌生的題材,以增廣見聞吧!如果把它當作探險故事來看,也許較容易上手。雖然書中為了要忠於原著,必須保留當時民間的神怪思想;撇開民族自我中心論不說,鄭和身為統帥,能夠盡量化敵為友的大度是值得敬佩的,每當番國納貢豐盛,鄭和總是希望不挖空他國資源,造成財力負擔。若同學在閱讀時,能夠仔細觀察鄭和與智囊團怎麼使用多樣的謀略,來打贏一次又一次的勝仗,那這一本古書在現今就仍舊有價值。
書中唯一可惜的點是沒有附地圖。
《紅龜粿與風獅爺》
《紅龜粿與風獅爺》和《愛像紙屑一樣多》都是由獨立的短篇故事組成,所以很好讀,讀一下子就能完成一篇故事段落。《紅龜粿與風獅爺》中,涵蓋了風獅爺、紅龜、布袋戲三種不同的傳統文化,仍然是探討年輕一代與父輩價值觀的差異,這次好像這種題材的書特別多。另一區塊則是發生在校園,包括男同學之間在求學路上的迷惘,以及女同學間在友情決擇上的掙扎;還有兩篇牽涉孩子面對特殊疾病時,心理上的複雜感受。短短的七篇中,風格多變,各類型的人物都有,寫什麼像什麼,不禁佩服作者鄭老師的功力啊!
這七篇都有一個共通點:每個主角都發現原先所認定固執的信念,藉由事件的發生,尋找到另外一番體悟,因此想法或行動就產生了大轉彎。有些故事讀到最後好像嘎然而止,沒有明確的圓滿結束,但你可以想像到主角接下來的發展會是如何,因為他們的改變相當明確。正如現實中個性與生活不一定能像童話故事般完全大翻轉,但信念的翻轉卻可以創造簡單的新開始。
《愛像紙屑一樣多》
《愛像紙屑一樣多》也是獨立的短篇故事,文句之美又像是散文般輕巧靈氣。望文生義,這本書的主題就是「愛」,同學之間、家人之間、陌生人之間、人與動物都在其中。在閱讀中很容易能夠沉浸在濃郁的愛意中,看見人性的各種美善。
一開始看到標題,會覺得怎麼會「紙屑」來比喻,有點不夠唯美;反過來說,這樣的書名又可以馬上抓住印象,不容易忘掉。讀了該篇故事就會知道作者的用心之處,會不會是因為「愛」就像紙屑一樣普通無奇,只要願意就很容易奉獻給人?會不會是因為「愛」就像紙屑一樣隨處存在,只要大意就很容易視而不見?
《油條報紙‧文字夢》
好像每年文狀元都一定會有一本古早味冰棒,不是,是古早味散文集,像去年是「阿公的」系列。《油條報紙‧文字夢》也是如此,可能是希望現代人能夠知道,當年的簡樸是多麼難以想像吧!不過李潼在本書中並沒有強調當年多辛苦,主要是敘述當年怎麼用心的累積生活經驗,所以故事的氣氛很輕鬆愉快,有些趣事雜記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。
有些理論認為散文集各自獨立,而第一篇和最後一篇必定暗示主角的主旨,我認為不一定遵守這個定律,不過本書是如此。第一篇作者提到小時候因為唸報紙給老人聽,而培養起閱讀的習慣,「間接的輔助一個作家的形成」;最後一篇在偶然機會去整理學校圖書館,而看見了胡適的新詩,「就這樣走進文學天地,不曾離開」。既然頭尾兩篇彼此呼應,可見是刻意安排,雖然本書中記載各種事件,卻代表著這些經驗累積,能幫助他成為作家,這才是最重要的主旨。
《錦囊》
這是一本讓人欲罷不能,沒有一口氣看完決不罷休,專屬於寶島的精采好書。
說它是小說也不完全像,在浮光掠影的倒敘、插敘和補敘之中,作者從將軍寫到走卒,從漢人、平埔族寫到日本人,沒有一位中心主角,每人都在時間的剎那,燦爛演完了自己。說它是史詩規模也太矯情,沒有華麗磅礡,好萊塢特效般的對決場景,只有從遠古無限延伸下來,在末章又回到亙古:戰爭與和平、愛情與友情的刻畫,只要一兩頁就讓人想暫時掩卷,咀嚼優游。
林家的錦囊象徵著我們的土地,象徵著台灣文學與台灣歷史的神祕。沒有名詞可以完全將它分類,若要說是什麼又偏不是;它又是一切,毫無保留的收納所有的天地過客。眾生在它面前永遠平等,有權利可以娓娓道來一切恩怨情仇。
引書中一句話「風是所有人最好的朋友」,祝所有人在閱讀世界中乘風破浪。
《在奇萊山遇見熊》
《在奇萊山遇見熊》和《守護寶地大作戰》都有保護家鄉環境的議題,不過我感受本書更大的亮點是裡頭的冒險精神和奇幻色彩。
本書的冒險結構和《阿高斯失蹤之謎》有很大雷同,都有以下特徵:一、作者放假去親戚家玩。二、途中遇到非法人士,展開對決。三、遇到保育類動物。四、描寫當地的環境。所以台灣也許有很多地方可以轉換成冒險故事,這樣既可以有閱讀趣味,同時又可認識當地,本書的靜觀部落也許沒去過,但讀完至少會有一點深刻的概念。像這篇故事有很完整的冒險過程,也可以做成漫畫,讓國際的讀者看到台灣有這麼神奇的地點,或許有些同學會因為看完漫畫有興趣而去讀原著,《文字魔人》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。
原始森林與原住民的萬物有靈信仰,充滿著神祕氣息。作者故意引用了一點奇幻的場景、半真半假,其實是為了反映出原住民愛護動物與大地的天性,這讓我聯想到動畫片《魔法公主》,有同樣漫步在太古森林的氣息。很推薦這一本,文字簡潔流暢明快,很快就可以融入到書中內容。
《打斷史達林的鼻子》
在台灣的兒童小說市面上,很少看到專門去描繪外國歷史的某一個時期,除了幾年前小魯出了《匈奴與我》、《萬夫莫敵》、《大逃亡》…等這類讀本(我不敢說有多少學生會有興趣),就再也難遇見。因此同學閱讀《打斷史達林的鼻子》時,多半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一段時空,而會感到陌生,所以本書具有獨特的價值。
作者用淺顯卻寫實的筆調,娓娓道出主角的辛酸遭遇,不需刻意美化或醜化,就能營造出驚悚且荒謬的情景。這本故事常和幸佳慧老師的《希望小提琴》相提並論,因為台灣也曾有過白色恐怖時期;雖然讀者不一定都會有興趣,但作家有寫出來讓人明白的責任。我很認同幸佳慧老師在《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》一書中的理念,繪本不僅可娛樂,同時也可傳達有深度的各種議題。少年小說何嘗不是如此?
《第44個孩子》時空背景也在1950年代的蘇聯,但除去主要面對外敵的二戰時期,這樣的政治環境從193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。
《神秘的海底人》
類似《天空之城》、亞特蘭提斯,以上古超文明為素材的短篇小說《神秘的海底人》,是一本簡易好讀的探險故事。我沒有興趣討論書中顯而易見的啟示,只想針對寫作手法略略分享感受。
可能是囿限於篇幅,或考慮導讀者年齡,無法將故事寫太長;亦或作者主要的點在於發揮故事中的意念,因此比較明顯的不足是人物的塑造。書中一開始看見完整的陣容出場,一字排開,頗有草帽團在司法島城樓上叫陣的氣勢,但好幾位船員都有發揮到戲份,存在感可有可無。不過我很喜歡第一配角阿米船長,作者把他老練的航海經驗,以及被人瞧不起而不甘心的心理,轉而全力輔助主角點子倫的演出,看得出若沒有他,這趟旅行故事是寫不下的。
游乾桂老師在場景的摹寫,幾乎可與書中的劇情爭鋒,例如:
「蔚藍的天,碧綠的海,風平浪靜,靜謐如詩,美景四畫」(p.30看上去有古文的fu)
「天空閃爍著奇異的七彩虹光,湛藍的天空彩布配著紫綠,鑲著紅金黃,顏色煞是特別,雲霧飄浮穿梭在綠森林之中,彩帶顏色幻化無窮,怪不得航海員稱它為『魔幻島』。」(p.61-62)
雖然劇情沒有像《飢餓遊戲》如同美式餐廳的大塊牛排,大口紅酒那樣爽快,但這段文字菜餚在平淡的口味中,提供了賞心悅目的功能。多了這樣的閱讀方式,多提供了一種選擇。
《逃出1840》
我通常比較害怕《逃出1840》這種比較西式風格(像是《那有這樣的一年》、《倒數計分》、《西利雅的甜蜜復仇》、《西奧律師事務所》…),具有地方色彩的文本,因為有些用語上、人名上、時空場景的隔閡,若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經驗,或沒有適當的引導,會不容易抓到故事重心。加上故事還會有一些拉里拉雜的鋪陳(本書對象是青少年,已經算客氣了),就更需要耐心,讀到中間才會豁然開朗。
以下幾個簡短想法:
1.
本書的題材和《移動迷宮》很類似,旨趣明確,結構完整,雖然我讀了沒有特別喜歡,但還是會想推薦,因為正如序言所說,這種題材非常少見,值得擴大閱讀範疇。
2.
作者已經花了不少篇幅寫出潔西逃亡的過程,以及適應不同時空的現象,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。相對之下,作者想要反映、推翻的不合理制度,我覺得可以再多一些篇幅去鋪陳的更細膩。
3.
壞蛋好像太弱了一點,讓潔西的逃亡如此順利,要是我是壞蛋,馬上把主角監禁起來,那麼真相就會無法大白。可能是考慮讀者較年輕吧,其實不用小看讀者,讓過程愈刺激複雜,讀者才會更喜歡,若再多加一些動作戲更讚。
4. 建議推薦的話放在最後,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書的封面封底不應該有劇透,讓讀者是一張白紙,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的自我進行預測策略。既然書中有個大梗(差點看成「大便」XD),那就不該提前爆料。若是《王者三部曲:替身王子》、《奇峰異石傳》先透露最精彩的地方,那我就絕對不會去讀這本。
《沒有返程票的旅行》
《沒有返程票的旅行》中有某些故事,紀載因為戰亂、家庭的環境變化,使作者的父母親離開故鄉,一去不返。不過一路看下去,不一定都牽涉到流浪,有些是回憶環境塑造出父母親的性格,進而影響現今的作者。因此我覺得感念父母的情感,會更接近這一本書的基調。
原本以為散文集一定處處充滿優美的文字,不過書中用平鋪直敘,注重平淡而誠摯的情意。小讀會不會因為時空遙遠而感覺較陌生,產生共鳴較困難則有待探討,但小讀者擴充自己閱讀的題材總是好的。這類文本對經歷過類似的事件的讀者,可能感受會相當強烈,像我本身是沒興趣,就當作一個美景來讀過一遍。相信你看過以後,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想要更了解相關時代背景,可以閱讀《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》,真的是很精彩、又讓人唏噓不已,想再讀幾遍的好書。
《重回柳林》
如果要讀《重回柳林》,必須先讀《柳林中的風聲》(去年文狀元的選書,學校圖書館也有)。這兩本書的步調很慢,字數頗多,乍看不是一本友善的書,幾乎要到最後,才會出現緊張刺激的熱血決鬥。所以不妨放鬆心情,每次讀一點,不用急著還書,慢慢的就會喜歡上故事中四位可愛的主角,和無厘頭的對話與情節,也能領悟到本書作為經典文學的原因。
「出發──返家」的老公式依然是者兩本書的重心,從一開始鼴鼠出發偶遇水鼠,就暗示了布局,到了中間雖然蛤蟆不斷闖禍,但同伴就是家人,一定要為了彼此力戰到底。《重回柳林》加入新角色後,同時也賦予新的責任,符合我們人類一生中必經的歷練。在書中處處有仔細,甚至有點囉哩八縮的摹寫,更可看見所有角色不斷找尋心靈中的「家」。
《石器時代的孩子們》
讀完《石器時代的孩子們》,說真的,沒有很喜歡,也不代表這本書不好(喜好應該是很主觀的問題,見仁見智),只是不合我的胃口。不過我蠻喜歡兄弟二人之間的微妙關係,加上兩人都喜歡女主角,那種若有似無的矛盾情感,雖然不是本書最重要的點,卻可以反映出原始人質樸的個性。
《少年CEO》
能夠把經濟和投資相關的名詞,串成一本完整的校園故事,真的很可貴。在台灣童書區的非文學類,很缺少這類型文本,要不是知識生硬,就是以精美插圖取勝。近年來愈來愈多作者和出版社,願意翻譯各種的圖畫書,豐富孩子的嘗試,誠意可鑒;使文學區以外的天地也增添生色。但大本的圖畫書較昂貴,再者青少年階段同學不見得願意買單,看這種比較「幼稚」的文本;這個時期需要跳脫只要圖畫,而進入文字故事的閱讀,特別是談到同儕之間的關係。
《少年CEO》做到了以上的任務,值得推薦本書。韓國人很會創作這樣的體材(漫畫部分大家想必不陌生),在閱讀中唯一可惜是故事情節平淡不夠曲折,很希望能看到同學之間若有重大衝突時怎麼協調,但他們彼此之間的和諧有點太過夢幻不真實。我想可能是因為作者志不在此,重點是交代概念內涵。所以我很希望以後能看到兼具更多文學性,又不失知識性的好書(也希望台灣作家能注意到這一塊),平常課堂上若感到枯燥或簡略,至少能有文本滿足求知慾。
《羊道:游牧盛夏紀事》
《羊道:游牧盛夏紀事》是一本描寫中國西北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風俗,如果本書能夠附地圖,或當地的生活照片,閱讀起來會感受較深,畢竟這一本的內容與我們的背景有點隔閡。相反來說,也是認識一個新文化的機會,例如社會課本談到游牧生活時,就可以參照作者所寫的真實面貌。
這一本也許是二十本文狀元書中最難進入的書,不管有沒有閱讀經驗同學,看到密密麻麻的字,可能會有點畏懼,加上主題的吸引力沒有小說那麼強,作者也不是專特為兒少所寫。建議若有興趣閱讀的讀者,可以先從最吸引你的標題那一篇先開始(各篇章獨立),例如剪羊毛的過程,作者料理的過程,描寫夏天、下雨的場景……會發現作者在遣詞用字上,摹寫技巧中,有些方式、段落是你從來想像不到的。想要讓自己作文更好,有時需要大量閱讀一些散文,多學習別人將文字化凡為奇的技法。
本書是第三本,但不影響閱讀,前兩本可以到博文或頭份鎮借閱,在po這篇文章時,都還顯示在館內架上。
《黑西裝叔叔》
《黑西裝叔叔》不只談的是生死問題,也討論家庭成員中的關係。不太想特別寫什麼心得,是因為每個人在閱讀本書時,主觀感受會有相當大差異,不適合用什麼中心思想,來框住這本書的內涵。
不太喜歡封面掛上了《死神與男孩》的系列標題,雖然大家一看就明白黑西裝叔叔就是死神,但文學的手法該是隔著一層,表徵代替原本淺白的語詞。另外這一本只是第一集,結尾一定會感受到故事還沒說完,小光幫助了有福爺爺,僅僅是漫長療癒旅程的起點,所以我很想再去找出二到十集來看。希望以後也有機會幫學校圖書館買,就如曾經一再強調,唯有從頭到尾看完系列,才能徹底明白作者的思路。
《湯姆歷險記》
可能是二十本文狀元選書中,最艱深的文本之一(所以筆者放到最後一本BOSS)。如果讀習慣快節奏的故事,突然要回到這種「慢火燉熬」式的經典文學,還真需要克服耐心上的問題。建議一定要看完的同學化整為零,利用零碎的時間,每次讀一兩章不貪多,漸漸就可以啃完。
我想這部經典傑作的特色,是湯姆智取壞蛋印地安喬的勇氣,調皮搗蛋又天真善良的立體個性;作者刻意將大人塑造成保守古板,反襯他與哈克不受拘束的樂觀天性,在童年中能夠不斷在戶外社區中探險、體驗、嘗試。若沒有這個設定,就無法在書中寫出時代氛圍,這種想法和圖書館中《長襪皮皮》是極為類似的。
湯姆和《重回柳林》的蛤蟆先生一樣,都夢想自己是一位偉大的海盜,這種互文性不會是巧合,可能正符合西方人對夢想追求的獨特方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