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

祁立峰《遊戲與遊戲以外》筆記(2)

第四章:遊寺詩「遊覽à遊戲à權力」三層文化意涵
1.        遊寺詩把佛理的領悟與景物描寫編織在一起,於美景中別藏一段信仰的深情。
2.        登臨山寺的過程中,歷險的過程愈是艱難,愈強化遊寺者的虔誠信仰。山寺所以位於名山峻嶺,正在於表現其崇高的權力位置。
3.        物色的真實可感,但佛家的空,一切抹消的非實體感,同時存在於南朝文學的矛盾中。
4.        蕭綱一方面受到佛教教義感召,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佛教文獻中典籍中,典故豐沛、色彩斑斕、事數龐雜的典籍,與詞藻構築的疊架世界觀所吸引。
5.        蕭綱《往虎窟山寺詩》:捕捉大自然景物和生命姿態瞬間靜止的實境畫面,即色遊玄是因為,色是如此靈動活潑,山水的清曠和教義的清空恰如其分有了聯繫。書寫的技術競爭,又歸結為身心的洗滌和淨化。
6.        「望」有「全景敞視」的概念,這樣的身體與心靈的移動、越界,體現權力運作下的監看,既進且出佛理的明喻和隱喻。
7.        庾肩吾和王臺卿的《奉和望同泰寺浮圖詩》:將仙境飄渺的體貼歸功太子蕭綱。
8.        梁陳文人對佛學義理體悟到什魔境界,很難判斷,但卻也是運用對偶拼貼辭藻的素材。
9.        《八開齋詩》:為了消磨齋戒時間,進行同題共作。表面看來佛教義理被掏空,作為以文為戲的工具,但深化來看,遊戲中呼應當下齋戒的時空,完成了戒律任務,證明佛教的影響。
10.    詩中的數量詞本身就是一種形式,秩序有形式的美感,佛教的事數提供大量的量詞選擇。
11.    旅遊車隊的陣仗,音樂肅穆,代表隊伍的堅定虔誠,隱含政治國家的威武。
12.    蕭統點出旅遊前後的差異,遊覽原本是快樂的,但不希望結果是造成歡愉和享樂,即使已被敘述出來。
13.    悉達多,王子喬都是王子身分,正好可以投射到蕭統與蕭綱身上。

第五章:邊塞詩的起源商榷
1.        邊塞題材最明確的成因,仍然是一種語文與空間的遊戲,但這遊戲並非毫無意義,而是對故土的想像,成了抵抗現實世界的方法。
2.        劉漢初「以文為戲說」:南朝的邊塞詩是非經驗的,但集體的非經驗寫作這件事,本身卻是一個完整、協調、緊密的經驗。
3.        劉漢初認為如果是王文進提出的大漢圖像,那應當要用普通的五七言體較自由,但南朝詩人用樂府舊題,如果是出於大漢圖像,卻又少有涉及戰爭殘忍和厭戰的一面。
4.        劉漢初最後認為外在的成因是以文為戲是第一序,王文進內在的成因大漢圖像是第二序。
5.        王文進「收復失土」、「歷史想像」時空思維:大漢圖騰是偏安一隅的圖像,無法忘懷故土,因此牽涉到南北政權正統性的爭奪,漢朝將軍成為南方人的精神寄託。
6.        王文進的想像說必須克服真實經驗的有無,透過拼貼地理名詞的作品,會被評論者質疑,被破解扮裝遊戲,也就是說,不一定真的有這份真實的情感。
7.        田曉菲「文化他者說」:南北,家園塞外是性別二元對立,邊塞是男性空間,江南是女性的閨閣空間,充滿拘束,產生脫離與逃避。
8.        田曉菲認為邊塞詩在扮演「北方」,透過想像再現出雄壯威武、苦寒淒切,那她必須克服南方作家如何操演南方?以採蓮曲為例,展現的是男性視角和慾望。
9.        王文進與田曉菲都反省「南文北質」,前者說是「假性結構」,後者說是「統一帝國的新詩學想像」。
10.    「擬代」是對同有此情而相互參證的情懷,經由重溫過去,參與現在,迎向未來的生命體驗,以生命印證生命。蕭繹、庾信的《燕歌行》發揮曹丕原創的「怨曠」,且增添塞外風光。
11.    「蕩子/少婦」、「蕩子/從軍」、「邊塞/閨閣」意象的擬仿。
12.    以文為戲之作,是否都集中於邊塞題材,並不精確,但邊塞本身卻是很適合拿來當創作遊戲。
13.    有些人不是專門的邊塞詩作者,有些人寫出來的邊塞詩也沒有況味,也有些人其他不屬於邊塞詩的作品中,運用了邊塞詩的詞彙。
14.    作者藉由角色扮演,同時也可能認真投入,必且對國家局勢即將消逝的感傷,產生大漢強盛的羨慕。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,逃逸於真實世界之外。

第六章:豔情詩
1.        宮體詩是一種廣泛的體類概念,可以當作是風格,而不專指題材。也能被定義只是狹窄的輕豔文學,也可以是指揚棄嚴肅,重心放置在人生情趣。
2.        情的定義大多從詩大序,而《文選》的情,則是專收錄男女豔情與情欲題材的辭賦。
3.        漢人對情的節制,並不壓抑禁迫,而是順情止乎禮的疏導。士人精神性的主體作為修正防範,而樂府民歌則較坦率直露。
4.        陳世驤認為詩經後,純粹的「興」衰弱,但蕭綱與鍾嶸也重視「吟詠性情」。蕭綱認為言詞可以「見其懷抱」,但言詞不等於懷抱,懷抱要有言詞才能表現。Stephen Owen所說的「另類聲音」,詩歌不是情感的表現,而是再現。
5.        蕭綱藉由立基於慾望的情之描摹,展示他的作品與經典的聯繫,反對用典臨摹的學術派。
6.        蕭綱認為雕琢是必要的,藻飾出於自然,也反應自然。唯有不斷堆砌建構的同時,溫暖真實的情感才能真正汩汩而流。
7.        蕭綱的創作雕飾除了表示情性,本身呈現的美學更直接凌駕美人的價值,將真實的性情與慾望給「辭藻化」。
8.        徐陵《玉臺新詠序》,將慾望聚焦回麗人本身,不重視整體世界的極限推移,如同神女賦,這個慾望也包含對辭藻的嚮往。「麗人」在先前文學史已被反覆操作,《玉臺新詠序》反覆拼貼的描述,整理了情慾的經典,轉喻了歷史中美人的形象。
9.        徐陵告訴我們文章言辭才能真正凌駕歷史中美人的形象,《序》的意淫對象是含情又雅正的文詞本身。缺乏詞藻,無法激起作者的情慾,也無法帶給讀者的抒情感受。
10.    陳叔寶代表豔情詩越位的作家,運用擅長的女性與情色題材,和宮體的體悟技巧,擺脫道德羈絆與經典之所以是經典的包袱,將情色渲染擴張,變成「泛豔情詩」的寫作型態,招致日後北方史論家的道德主義批判。
11.    若豔情詩誕生於亡國之際,而導出「時代造就文學」的邏輯,那初唐史論家從道德主義的觀點,又是另一個「文學造就時代」的邏輯,兩種都是極端,都是文化神話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