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讀書心得:《西方憑什麼》

西方憑什麼:五萬年人類大歷史,破解中國落後之謎
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: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
作者:伊安.摩里士 Ian Morris
譯者:潘勛/ 楊明暐/ 諶悠文/ 侯秀琴
出版社:雅言文化
出版日期 / 2015/03/02

在準備社會課「工業革命」的時候,想到在展書堂看到這本書,讓我稍稍重溫之前K歷史書的樂趣時光。作者用對照法來切入歷史的方式很特殊,主張一開始西方領先兩千年,中途因為體制崩潰被東方中國趕過,接著又因為工業革命而後來居上,最後預測中國會再度超越。
我喜歡作者提出證據逐一破解「古早決定論」與「一時碰巧論」的盲點,又接納兩者中可用之處。這兩大論點其實都是以前學生時代上課時所接處,以及我們現在通常認為的常識,因此能夠做出反思,雖然不敢馬上全盤接受(也不應該盡信書),但敢成一家之言,是很厲害的。
這讓我想到數年前讀過一本簡體中文書(剛剛Google到:《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》),作者大膽的證明古詩十九首有好幾闕為曹植所做,時代並不一定在東漢時期,他也完全顛覆中國文學史課本中的觀感,創造特殊的看法,我我很敬佩有這樣精神的作家。
承上篇文章有感而發。我這是不是馬後炮,確實在大學時期專攻六朝詩歌時,就發現曹植有些作品句型、有些感情內容和古詩十九首很像,下意識會覺得有幾首的情緒很像從曹植發出的。以他的功力和才賦,不大可能抄襲別人,反而是帶領風騷才是。因此當時只是微微的懷疑,但也沒想太多,反正課本都寫東漢時期,那就照著念就對了。
《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》的作者認為,既然當時是個注重名士的氛圍,那麼能夠寫出這麼高水準傑作的作者,怎麼可能都默默無名呢?除非他是一個敏感人物,他的作品必須被隱晦,大家都知道曹植因為政爭,與曹丕曹睿兩代君王的關係相當尷尬,這一點我頗為認同。
另一個論點是時間進化論,如果古詩十九發生在東漢,有些語句已經較為綺麗,而接下來的建安時期風格卻為古樸,所以文學的發展怎麼可能會退化呢?所以作者認為古詩十九的作者會接在建安後期,以及正始時期,但又還沒到西晉的三張二陸那樣華麗。
第二點我持保留。東漢末年是一個充滿世界末日氛圍,人民生活前所未有的黑暗時代,除了發生小冰河期,有些資料更記載華北人口只剩下10%(所以曹操「鎧甲生蟣蝨,萬姓以死亡。白骨露於野,千里無雞鳴。生民百遺一,念之斷人腸。」應該有可能是真的),面對這種巨變,文學風格是很有可能也發生轉彎的。會不會古詩十九作者就應該是在東漢,但因紛戰離亂,導致失蹤下落不明?會不會有更多傑出作品,但因為大環境而不保?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詩中最完美的傑作之一,但很可惜我們永遠不知道這些天才們是誰?      
為什麼很多「史書」不寫出史實?為什麼許多和歷史有關的文學電影,不願完全遵守史實,而需美化改編?是因為照史實會太無聊,所以要加料變得更有趣?
我認為不是的。正是因為真實的歷史太過荒謬匪夷所思,真實的歷史太血淋淋,真相讓人如此難接受,原本造神過的人物原來這麼平庸,卸妝後的素顏讓人決定還是回去看舞台上的英姿。如果完全按造史實,呈現出來馬上變限制級,連審查都過不了,所以要後製。這是我幾年前在返家的自強號上讀完《決戰熱蘭遮》的感嘆。

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(簡體書)
系列名:高校社科文庫
ISBN139787010084985
出版社: 人民出版社

作者:木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