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

讀書心得:《我是好人》(1)

《我是好人》與多文本閱讀
作者:王淑芬
繪者:曾湘玲
出版社:親子天下
出版日期:2018/05/03
ISBN9789579095709

不知道可否將王淑芬《我是白痴》,《我是怪胎》,《我是好人》三書視為姊妹作?文狀元選書幾年下來,看了很多好書,類似的題材也陸續到齊,可以進行多文本比較了:

《我是白痴》:兩個主角,男一智能障礙,男二肢體障礙,在群體中自然會被標籤出來。
《我是怪胎》:兩個主角,普通同學,但非群體主流風雲人物,特殊部份在行為作風與思考角度,會刻意追求與眾不同,成立怪胎俱樂部。
《我是好人》:七個主角,六位普通同學,一位普通老師,「善」之眾生相。
《小偷》:幾位主角忘了,國中生,皆普通同學,「惡」之眾生相。
《怪咖教室》:從非文學,非故事情節,而以人物對話錄的形式呈現眾生相。(第二集到第四集都不應該放在八類語文類)

以上是淑芬老師的作品,可以看到從領有手冊的特殊生,到人際關係的特殊生,到平凡的眾生。在《我是好人》中,老師好像演布袋戲一樣,使用文字變換各種說話語氣,行文風格,讓主角自己現身說法,展現每位同學人格特質。因此顯示最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就這個角度看,每個人都是特殊生,大人小孩都一樣。
推理元素與《小偷》平行,都是一開始先拋出一個主軸事件,埋下伏筆,再由不同的人所說的證詞中,一一拼出完整的事件,也會讓讀者可以邊讀邊猜,真相到底是如何。讀者較幸運,可以站在全局者觀點,不像書中人(例如:大陳)只能知道某一部分線索(例如他不知道穎哥知道小鳳的事,也不知道穎哥知道他的事)
此外,藉由這些敘述,導引分支劇情,從回憶中讓我們了解每個人此刻的行為動機,無法避免從小生長背景,或某些重大事件的烙印。可見「原因論」的處處痕跡,雖然書中引用了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一書,書中站在「目的論」立場,正如我在前幾篇心得提到,認為兩者皆存在,非對立,可以尋找平衡。

另外其他年份,和其他作者的選書也可置入:
《我不是怪咖》:一位主角,普通同學,人際關係較弱,班上邊緣位置。
《奇蹟男孩》:一位主角,智力正常,外型面貌特殊。
《長不大的女孩》:一位主角,智力正常,外型面貌特殊。
《飄浮男孩》:一位主角,智力正常,生理特殊。本篇所列舉文本中,唯一一本「魔幻寫實」體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