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讀書心得:《不要講話》

不要講話
No Talking
作者:安德魯.克萊門斯 ( Andrew Clements )
譯者:蔡青恩
出版社:遠流
出版日期:2008/06/28

《我們叫它粉靈豆》、《不要講話》和《成績單》這三本故事都有共同的特點,主角都發起一些運動,讓原本平凡的校園有了波折,也讓雙方了解彼此的理念,這使我覺得這些故事不但題材很特別,也能有內涵。

有些人可能會贊同他們的作法,甚至想模仿;也有些人可能會反對,認為不應當做這樣的事,反對者可能是教育者,因為它們挑戰了權威。我覺得對錯並不那麼重要,因為這三本書中主角所帶領的事件,就是向原本的合理的事物質疑,提出另一種角度來表達自己。創新就是如此,若一定要用合理或適當的標準來下判斷,會不公允。

152頁中老師發現既然學生都不講話,就用寫的來表達想法。這一堂課我認為是整本書的重心,有許多學生互相陳述心中的看法,讓彼此更多溝通。而運動的發起人大衛和琳西也發現,他們透過這種沉默運動,讓自己頭腦能稍微冷靜,於是「這不再是一場男女生之間的對抗,不是一場戰爭,只是兩個聰明的孩子共享了一種想法」。雖然一開始只是為了意氣而比賽,後來事件漸漸擴大,大家都捲進來時,他們才領會到,原來語言的運用還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,原來自己平常心直口快,就像「嘴巴冒出熱氣」。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寫作,但這裡證明了寫作能更增進自我了解,整理心中想法,比起直接用說的,想的,寫作幫助釐清思緒,雖然很花力氣,但有可能找到解答。


最後我覺得故事要能夠圓滿,運動能持續進行,雙方的雅量是很重要的條件。雖然彼此競爭激烈,但是在比賽時,我們看到男女生雙方遵守遊戲規則,他們之間頂多是鬥嘴,叫叫陣,而沒有謾罵、仇視、霸凌、人身攻擊等惡意行為。所以這是場「君子之爭」,若他們沒有這些風度和條件,就不配進行這種運動。我常認為民主素養中很重要的是「對事不對人」,正如這場運動是「以理性反對理性」。一旦「對人不對事」,就變成否定他的全部,變成為反對而反對。這種狀態下很多事情就無法順利進行,當一個人深陷非理性的地步時,就幾乎沒有機會容納新的事物。

1 則留言: